为了顺利推进IPO个人炒股怎么加杠杆,跨境快时尚巨头SHEIN(希音)又考虑将总部迁回中国了。
据彭博社8月19日报道,SHEIN正考虑将其总部从新加坡迁回中国,以说服中国相关部门批准该公司在香港进行首次公开募股。
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SHEIN甚至就其在中国设立母公司一事咨询了律师。不过该商讨仍处于初步阶段,能否落地还存在变数。
今年7月,英国《金融时报》报道SHEIN已采取在香港进行“保密递表”方式,向香港证监会提交IPO草案,目标是2025年年内在港上市。
如今SHEIN考虑把总部从新加坡迁回中国,无疑是在为香港上市扫清障碍。
毕竟在历经纽约、伦敦上市失败后,香港成为了SHEIN当前最现实的IPO选择。而作为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境外企业,SHEIN的赴港上市审查将会异常复杂。
SHEIN于2008年成立于南京,2012年将总部迁往全世界的服装供应链中心广州,2021年SHEIN的总部及核心资产已经迁至新加坡。此后SHEIN的高管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SHEIN不是一家中国公司,而是一家新加坡公司、全球公司”。
再加上SHEIN外迁后绝大部分利润也体现在新加坡的集团公司并在当地纳税,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了国内征税困境,也引发外界对其税务筹划合规性的争议。
国内多家媒体披露,SHEIN的母公司Roadget Business Pte的招股书显示,其于2021-2023年期间给新加坡累计已纳所得税20亿元。其中2021年净利润14.1亿元,所得税纳税额1.7亿元;2022年净利润45.5亿元,所得税纳税额4.5亿元;2023年净利润93.2亿元,所得税纳税额13.5亿元。
另外,结合此前公开报道,SHEIN在2024年净利润10亿美元(约71.8亿元),参照2023年税负比例,相应纳税额约10.8亿元。
以此推算,SHEIN母公司在2021-2024年这四年给新加坡纳税实际可能已经超过30亿元。
若SHEIN此前未将总部迁出,而是将总部主体留在中国境内,按同类企业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计算,这四年间它需向中国缴纳超过56.2亿元的所得税。
但SHEIN采用“注册地与实际经营地分离”的税务筹划,导致了中国难以收到这一税款。同时,新加坡既非SHEIN主要消费市场也非供应链产地,却坐收渔利,因而易于引发外界对SHEIN税务合规性的争议。
之所以引发争议,是因为56.2亿元的税款规模不小。
报道显示,国家税务部门曾查明,著名网红薇娅在2019年至2020年期间,通过隐匿个人收入、虚构业务转换收入性质虚假申报等方式偷逃、少报税款累计7亿多元,决定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3.41亿元。若是能收回56.2亿元相当于查出来8个薇娅。
另外,国家税务部门还通报,2024全年对169名网络主播开展检查,累计查补收入8.99亿元;2024全年查处高风险加油站2722户,查补税费款和加收滞纳金、罚款共计57.89亿元。上述56.2亿元的税收体量,是这169名主播的6倍,规模等于查处了1000名主播,也与查处2722户加油站规模相当。
事实上,除了企业所得税,社保费用方面的问题同样值得关注。据报道,2024年SHEIN员工总数超1.1万人,但其国内主体广州希音国际进出口有限公司2024年实际缴纳社保的人数仅5587人。
此外,SHEIN在国内合作厂家超6000家,质检、仓储物流等环节使用大量外包人员,规模预计达10万~30万人,这些外包人员普遍采用计件薪酬制,社保缴纳情况存疑。按广州职工最低社保标准推算,社保费用总额可能远超企业所得税。
由此来看,若SHEIN继续将总部放在新加坡,未来十年,数百亿的国内财税及社保收入存在征收困境。这或许也是SHEIN难以在中国快速完成上市备案的深层原因。
根据中国证监会《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境内企业间接境外上市需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若境内营收、利润、资产等任一指标占比超50%,或核心经营环节在境内,或主要高管为中国公民或常驻境内等,均需履行备案程序。
尽管总部搬到新加坡,且销售市场以欧美为主,但其实际运营与生产对中国的依赖度极强。SHEIN在中国的供应链依然保留——在广东番禺,SHEIN的核心供应商包括了数百家制衣厂,除此之外还有上千家小供应商为SHEIN服务。
SHEIN的中国员工数量远超其他国家之和,核心高管也多为中国公民且常驻境内。显然,SHEIN无法用新加坡身份绕开国内的备案要求。
根据中国证监会2023年出台的新规,中资企业无论在何处注册,只要主要业务活动在中国境内,其境外上市就必须获得备案批准。SHEIN的案例恰好落入这一监管框架的核心。
在以往的备案审核中,除了上述的税务合规外,中国证监会还会重点核查股权架构、数据安全等关键问题,而这两方面恰恰也是SHEIN“去中国化”过程中遗留的待解难题。
有分析指出,SHEIN复杂的股权架构是首要障碍。迁址新加坡后,SHEIN通过多层实体构建了境内外交叉持股网络,涉及多领域交易。此类交易需严格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过往类似企业常因难以充分证明交易定价的公允性,在审核中遭遇阻碍。
其次,作为每日处理海量用户数据的快时尚巨头,SHEIN核心数据及算法的存储与调用情况,必须在上市前通过严格的安全评估,这也是其备案进程中需跨越的关键关卡。
将总部迁回中国,被视为SHEIN为获得监管机构批准而做出的关键让步,同时也凸显了这家全球化企业在复杂的政治和监管环境中寻求资本化的艰难处境。
毕竟此前欧美市场也并未因它的新加坡注册身份而“买账”,美国、欧洲针对它的政策与监管举措也并未减少。
当初SHEIN选择将经营主体迁至新加坡,除了看重避税利益,想以“全球企业”的名义塑造国际化形象,减少地缘政治等因素对业务拓展的影响。但时过境迁,随着地缘风险持续攀升,新加坡难以为其提供实质性地缘保护。
近期,美国宣布自8月29日起全面取消跨境包裹小额免税政策,切断了通过越南等第三国转运避税的路径,这对SHEIN的商业模式与盈利预期造成直接影响。
在欧洲,除了关税收紧,SHEIN在短期内还多次因合规问题被调查和处罚。
7月3日,法国以“虚假折扣”对SHEIN罚款4000万欧元,创下欧盟同类纪录。在意大利,SHEIN又因“误导性环保宣传”被罚100万欧元。在英国,SHEIN因涉嫌在英国非法逃税而遭到英国高等法院的诉讼,称其在廉价服装销量飙升之际,将包裹从中国空运到英国客户时犯有海关和增值税欺诈行为。
后续欧盟还将逐步收紧关税政策,这些都加重了SHEIN在欧洲市场的合规经营压力。
如今SHEIN考虑将总部迁回中国以推动香港上市,或许更多是出于现实利益的考量。短期内或许能解决上市困境个人炒股怎么加杠杆,但也意味着更高的运营成本和更复杂的国际环境。